我在蒂芙尼(Tiffany & Co.)思考公司競爭優勢的時候,會特別重視垂直整合,原因有二:我深信,頂尖的精品業者必須培養自家的設計能力;我也同樣深信,產品履歷(traceability)是確保企業社會責任與環境責任的不二法門。
回顧生涯中那些塑造個人觀點的事物,我發現自己懷抱著三種熱情。首先是品牌,我一直認為,對傳達企業的文化與價值,品牌可以扮演絕佳的角色。其次是全球旅行,我從在法國的童年時期開始,就非常好奇,想要認識新文化、新地區,以及世界各地不同的思考方式。第三是藝術與表現,創造或收集那些不僅實用,也真正美麗的物品。我相當幸運,待過幾家能讓我追求自身熱情的公司。
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寶僑(P&G),這是一家大型的全球化公司,而且可說是發明了「品牌管理」,因此,符合我的前兩項熱情。寶僑讓我有機會在不同的產業、不同的國家行銷產品。我的第二份工作,是在義大利的農業與工業公司費魯奇集團(Ferruzzi Group),當時我剛從哈佛商學院畢業。第三份工作又回到美國,進入糖果公司瑪氏(Mars)。
加入蒂芙尼之前,我在總部位於巴黎的精品業者路威酩軒集團(LVMH)待了15年,三項熱情終於首度連結起來。路威酩軒這家全球化企業,聚焦在精品品牌,製造真正美好、具藝術價值的產品。2000年初,我當上酩悅香檳(Moet & Chandon)執行長,它是LVMH集團旗下、年營業額12億歐元的酒廠,擁有唐培里儂香檳王(Dom Perignon)等知名品牌。
在釀酒業工作期間,我開始關注永續發展,以及企業領導階層應如何致力保護自然資源。酩悅香檳擁有法國香檳區(Champagne)最大的葡萄園,我經常前往當地。頂尖的酒莊教導我尊重大自然。想釀出頂級的香檳,必須種出頂級的葡萄,而且得年年保持果園的土壤肥沃。
2010年,我接到一通電話,問我有沒有意願到蒂芙尼工作。我很感興趣,美國孕育出許多偉大的企業,但在我心目中,真正的精品品牌都在歐洲,蒂芙尼是一個明顯的例外。蒂芙尼如果不是誕生在美國這個龐大的市場,而是一個規模較小的國家,它在全球市場的發展會更好。我愈深入研究蒂芙尼,愈體認到它的全球發展潛力。蒂芙尼的創業史多彩多姿,但太過保守,並沒有向消費者盡情展現自己的特色。
蒂芙尼聘用我,很明確地是要培養我接下麥克.柯瓦斯基(Mike Kowalski)的執行長位子,他現在是非執行董事長。我進蒂芙尼從執行副總裁做起,三年內升任總裁,並進入董事會。在準備接班的過程中,我和柯瓦斯基密切合作,對珠寶業進行全方位的學習;同時,我也思考接班之後有哪些當務之急。
2015年4月,我正式接任執行長,當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就是打造一條符合永續發展精神、負起社會責任的供應鏈。
避開「衝突鑽石」
1837年,查爾斯.路易斯.蒂芙尼(Charles Lewis Tiffany)在紐約市創業時,還沒有人使用「永續發展」(sustainability)這個詞,蒂芙尼卻以自己的方式做到了,堪稱是時代先驅。他在曼哈頓(Manhattan)開店之後的許多做法,讓蒂芙尼到今天仍獨樹一格。…【閱讀全文】
|